特朗普下令派核潜艇逼近俄罗斯,还试图搅黄俄方的能源生意,关键时刻,中国和印度的表现截然不同,让普京看清楚谁是真朋友。
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的“隔空骂战”升级,特朗普表示将派遣两艘美国核潜艇部署到“适当区域”。因为意见不合就派核潜艇压境,这种事情虽然不符合常理,但不得不说非常有“特朗普风格”。当然,美方对俄罗斯的打压还不止于此,普京政府想要渡过难关,只靠自己恐怕不太现实。
【特朗普声称核潜艇已抵达“必要区域”】
美军核潜艇来了没?俄方面临挑战
尽管特朗普并未透露更多相关信息,但外界并不怀疑美军核潜艇具相应的能力,比如美国压箱底的宝贝——“俄亥俄”级核潜艇,一艘能带24枚潜射洲际导弹,每枚导弹又能挂多个核弹头,从大西洋或太平洋深处发射,俄罗斯本土几乎全境都在打击范围内。
这种战略武器的动向,按理说属于高度机密,美国过去很少公开炒作,特朗普这次偏要“广而告之”,与其说是被梅德韦杰夫“激怒”,反倒更像是在刷存在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美俄作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最多的两个国家,双方都清楚,真要动核武,谁都承受不起后果。
特朗普高调部署,更可能是试探俄罗斯的反应——比如看看俄方会不会因为紧张而调整军事部署,或者在外交上让步。
毕竟,俄罗斯最近在远东的核潜艇基地刚遭遇地震,虽然官方没说受损,但西方猜测不断,这时候美国来这么一出,多少有点“趁虚而入”的意味。
【俄军的核潜艇水平同样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不过,俄罗斯也不是软柿子,俄海军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同样能携带“布拉瓦”导弹,射程和威力不比美国差。
再加上俄军近年来在北极、西太平洋的活动越来越频繁,美国潜艇真要靠近俄罗斯海域,未必能讨到便宜。
特朗普心里应该有数,真打起来代价太大,所以这波操作更像是“吓唬为主,施压为辅”——既要在国内塑造“强硬总统”形象,又要在国际上给俄罗斯制造点麻烦,离真正动武还差得远,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就会因此放弃施压俄罗斯。
【美国想借机试探俄罗斯的虚实】
印度被逼到绝境,但仍可能对美退让
特朗普施压俄罗斯的另一招,是通过打击与普京政府有贸易往来的合作伙伴,切断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其中印度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
美国对印度甩出25%的“关税大棒”,还拿“印俄贸易”说事儿,让莫迪政府最近的日子不好过。
尽管表面上莫迪政府还能说几句狠话,表示“印俄关系会继续发展”,但其心里估计在打鼓——毕竟,经济账和政治账怎么算,印度得仔细掂量。
对于特朗普来说,印度并不具备和美国抗争到底的实力,因此施压的手段很直接,表示印方是敢继续买俄罗斯石油、武器,那就再加码惩罚,想换取美国的“谅解”,就得放开农产品、乳制品“命脉”的进口。
印度不是没试过反抗,比如之前说部分印企已暂停俄油进口,结果路透社一炒作,印度官员赶紧出来澄清“没这回事”,这说明印度心里也没底,毕竟俄油便宜,对印度能源安全太重要了。
更让莫迪政府扎心的是,美国这次连“面子”都不给,特朗普公开批评印度“关税高、壁垒多”,甚至暗示印度“买俄货不配合”,这种公开的轻视,对印度这种一直想当“大国”的国家来说,比经济损失更难受。
但现实是,印度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太深了。印度的制药、IT服务这些支柱产业,主要靠美国市场吃饭;要是关税真涨上去,出口企业得倒一批,失业率也得往上蹿。
在这个背景下,印方和美国的对抗,最终能迫使美国让步的希望十分渺茫,更大的可能,是印方通过展示自身的“价值”,换取美国态度的软化,或者让印度能在其他领域从美国捞到好处。
这样一来,才有可能让印度放弃俄油、俄武器,说到底,印度的“平衡术”玩不长久,美国的经济大棒挥得越狠,印度越可能妥协。
【印度能否坚守底线,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中俄举行联合演习,共同应对外部威胁
相比于印度的摇摆,中国的态度始终像块“压舱石”——不军援俄罗斯,但该做的生意照做,该联合军演的一起练,这种“不惹事、不怕事”的立场,反而让俄罗斯在面对美国压力时,多了份踏实感。
中俄联合军演就是个例子,“海上联合-2025”不仅要练防空、反潜这些基础科目,还首次提“联合应对西太平洋安全威胁”,演习完还要一起巡航。
尽管中俄的演习不针对第三方,而且是早就安排好的,但美方若真的想派核潜艇来试探,就得考虑一下,中俄为应对“外部威胁”,究竟准备好了哪些反制手段。
【中俄海上联合演习如期举行】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立场从来没变过,不管美国怎么施压,中国该和俄罗斯做生意就做生意,该搞联合演习就搞演习,这种一贯坚定的立场,反而让俄罗斯有了更多回旋空间——毕竟,和一个“靠谱”的大国合作,比和印度这种“今天握手明天翻脸”的伙伴强多了。
印度的问题在于,它太想当“大国”了,结果把自己搞成了“骑墙派”:既想从俄罗斯拿便宜能源,又想和美国套近乎;既想在俄美之间“左右逢源”,又保不住自己的利益。
而中国呢?清楚自己要什么——发展经济、维护安全,不被别人的节奏带偏,这种“稳”,才是俄罗斯最需要的。
北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