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国航母山东舰访问香港。飞行甲板上的歼15T舰载机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歼15的总设计师孙聪接受央视记者采访。孙聪说:“我们要像手机一样造飞机,相当于软件化,平台和功能分开设计,平台改变了,把功能一加,就是一个新的东西。现在研发一个飞机15年到20年左右,将来对手改变了,人家5年出个新东西,你这边20年很快就落后了。”可见我国战斗机的研制技术已经取得巨大进步,研发速度已经大幅提高。
那么我国战机的研发到底快到什么程度呢?另外根据一份公开的技术资料,成飞所六代机的研发周期已经压缩到传统设计模式的三分之一。那么成飞所是靠什么把战机的研制速度提高到如此水平呢?成飞所建立了数字孪生研发体系。所谓数字孪生就是在计算机上建立起一个虚拟的战机模型,和真实的研制样机一一对应,所有细节都是完全一致的。并且在数字模型上借助CAD、CAE、CAM、CAPP等各种数字化设计工具,完成气动设计、结构设计、航电系统设计等工作。
为了完成六代机的气动设计,成飞所借助于神经网络的气动优化算法,可在72小时内完成百万级工况模拟。因为战机不光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气动模拟,即使在试飞后发现问题也需要进行气动模拟来解决问题。而且很有可能需要很多轮的气动模拟才能完成,所以能够快速进行气动模拟可以大幅压缩研制进度。而且采用激光3D打印等先进的增材制造技术也能大大加快研制进度。因为相对于传统的金属加工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的加工速度要快很多。在战机研制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临很多零部件修改迭代。如果使用增材制造技术也能大大加快研制进度。
如今我国的航空制造也已经实现数字化,完全可以实现无图纸化制造。也就是所有的图纸都是数字化的,借助于航空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协调上千家供应商分发图纸,协调制造工艺和进度。可以大大提高零部件的制造精度和加工速度。并且可以实现数据的溯源。
那么具体到六代机的研制会有怎样的进步呢?有资料显示成飞在战斗研制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通过采用数字孪生研发体系将六代机的研制周期压缩到传统模式的三分之一。大家知道我国的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发周期大概是十年。比如歼20是2007年正式立项的,然后于2011年1月首飞,于2017年正式装备部队,从立项到服役整个研发周期就是十年。差不多研制四年,试飞六年。如果成飞的六代机的研发周期压缩到五代机的三分一,也就是三年半左右,那么研发的速度将是非常惊人的。
实际上成飞的六代机歼36的研制速度确实很快,去年年底试飞时已经进入原型机阶段,而不再是验证机阶段,因为其编号已经是36011。按照成飞新机研制的惯例。歼20的验证机编号是2001和2002。而首架原型机的编号已经是2011了。如果参照这一惯例,那么36011的编号已经是原型机的编号了。按照公开资料的说法,如果歼36的研发周期缩短到歼20的三分一,那就是三年半的样子。按照歼20的研制进度,试飞时间比研发时间略长。那么歼36的试飞只需要两年左右就要完成了。而如今歼36已经试飞半年,这就意味着歼36在两年之内就可能会服役。也就是说歼36快则2026年底,慢则2027年可能就会服役。我国科技进步带来的飞速发展不得不让人惊叹!
北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